如果在與 3 ~ 6 歲幼兒共讀時遇到 …… 問題,你可以這麼做!。《網路文章》

3~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身心發展迅速,對於學習的動機及興趣變得更強,並發展出個人明顯的喜惡與嗜好。

父母除了需提供孩子學習的機會與幫助之外,也需在情緒上給予完全的支持與肯定。

共讀的問題常集中在學習與情緒的調適上,以下幾點請參考。

1、利用得獎繪本制成的動畫片,或由著名童書改編的電視節目來取代繪本閱讀,可以嗎?

觀看繪本的視覺體驗與觀看動畫、電視節目是不同的。

觀看繪本是一種「主動」按照自己的意識及步調去仔細讀圖及融入其中的過程。

孩子在快慢自如、反復翻頁與對照中,進行心情的抒發及自我對話。

一旦靜態的圖畫提供了孩子想象的機會與線索,整個故事就鮮活了起來。

相較之下,孩子看動畫與電視節目,是「被動」接受畫面與聲光效果的體驗。

這會影響幼兒學習的習慣、能力與專註力。

可以多提供紙本閱讀,讓孩子沉浸在主動閱讀、仔細鑒賞創作者的風格及自發性提問與省思的過程中。

2、孩子每次都要求爸媽讀同一本繪本,這樣是否正常?

為何會如此?

應該鼓勵或是拒絕?

孩子跟大人一樣,有時會很喜歡某本書而反復閱讀,而每次閱讀可能都有不同的收獲,像是這次可能看到了單張圖像的細節,下次可能看到了上下頁圖像間的關系與鏈接。

透過反復閱讀,孩子會對一本書更加了解。

例如:拿著書一面翻開折頁,一面自問自答且露出自信的笑容。

這種獨立閱讀行為可能是模仿親子共讀時的模式,加上自己反復探索的結果。

當孩子面露悲傷的看著談論死亡的童書時,可能是已閱讀過這本書幾次,才能適切的對於死亡及緬懷產生深刻的感受。

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孩子對於接觸新事物的態度較為保守或排斥,所以隻喜歡讀熟悉的繪本。

如果是這樣,父母可以讓孩子反復閱讀喜歡的繪本,再從中找出原因,例如:發現孩子特別喜歡車子,可以引導他閱讀與車子相關的繪本,例如:車子的圖鑒與百科、將汽車擬人化成主角的故事書、與車子有關的童謠與詩歌。

所以可以鼓勵孩子反復閱讀喜愛的書籍。

3、孩子自己看繪本與父母陪讀繪本,這兩者有不同的效果嗎?

為什麼親子共讀很重要,孩子自己看不行嗎?

親子共讀時會親密的依偎在一起,從肌膚接觸帶來的溫暖安全感,到說說唱唱的愉悅氣氛,都能促使孩子喜歡閱讀,進而培養閱讀的習慣。

如果總是讓孩子獨立閱讀,可能會讓他缺乏動力或耐心,所讀與所想可能局限在某種程度上。

如果是親子共讀,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沒有看到或想到的細節,並透過討論與問問題提升孩子的學習與心得。

除了親子共讀,當然也可以鼓勵孩子獨立閱讀,再和他聊一聊閱讀的內容與感想,將有效提升孩子對於閱讀的理解、興趣與專註力。

4、如果說故事時,孩子一直插話或中斷故事,該怎麼辦?

3~6歲的孩子正處於發展自我概念的階段,許多思想和行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

他們對於已知的事物或經驗,有時會以幹擾或破壞的行為來獲得別人的注意或肯定,像是對於繪本中一些已熟悉的內容或許就會出現類似行為。

這種情形表示孩子可能已經與故事產生連結,或想自我表現。

父母可以先簡單的響應及感謝孩子提供想法,然後建議他繼續聆聽接下來的內容,或請他參與一起說故事。

等故事結束後,針對孩子所提的意見再做較深入的互動。

5、家中有兩個小孩,與他們共讀時,常發生姊弟互相爭執,或不知該選擇適合姊姊還是弟弟的書來共讀,該如何解決呢?

家中有一個以上的孩子,意味著許多事必須共同分享或輪流做,不同年齡的手足在認知發展或興趣上不盡相同。

親子共讀時,父母可以與孩子們一起共讀,享受彼此分享與閱讀的樂趣,選用的可以是童謠、遊戲操作類或不要求一定認知程度的繪本,一起開懷的唱唱跳跳、遊戲或說故事。

因為孩子們的認知程度不一,有時父母須一起分擔與孩子一對一共讀的任務。

一方面可以針對孩子不同的理解程度與興趣提供適合的繪本,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有機會感受到父母全部的關懷與注意。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除了閱讀外,分享、輪流與互助也是他們需學習的,可以透過安排哥哥姊姊說故事給弟弟妹妹聽,父母從旁協助及獎勵,讓哥哥姊姊有機會從聽故事者成為說故事者及示范者,進而練習表達能力,獲得成就感,弟弟妹妹也有機會向哥哥姊姊模仿與學習。

手足間的競爭是很自然的現象,父母常須花費心思處理與協調,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喜愛閱讀,也能促進手足彼此的感情。

6、適合將《三隻小豬》、《小紅帽》等經典童話介紹給幼兒嗎?

經典童話《三隻小豬》情節緊張中帶有趣味,重復中帶有變化,其中一些句型、迭字、擬聲詞,例如:大野狼跑到豬二哥家敲門「扣、扣、扣」,或是大野狼又「深吸一口氣,然後『呼呼呼~~』的吹」,這都有助於孩子提升預測、記憶與語言的能力,並進一步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

《小紅帽》也是跨世代與文化的經典作品。

現今普遍的改編版本,結局是獵人《或樵夫》制伏了大野狼,將小紅帽與奶奶從大野狼的肚子中救出。

相較於原始的版本,結局是小紅帽因為不聽媽媽的話,所以害自己與奶奶都被大野狼吃掉,並且沒有得到拯救。

兩相對照下,第一種版本吸引孩子,有提醒作用但沒有恐嚇的意味。

第二種版本結尾會讓孩子覺得沒有希望或過於驚嚇,較不適合介紹給生活經驗不足、且容易將現實與想象世界混淆的幼兒。

作者簡介|葉嘉青: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碩士,美國加州大學博士研究。

目前在大學教授幼兒文學與幼教相關課程,並參與各項兒童文學獎的評審與推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