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幼兒園哭鬧?了解分離焦慮3個階段7招預防,育兒十全十美。《網路文章》

孩子出生後一直由家裡最親密的人照顧,寶寶的每一次變化和成長對父母和子女雙方都是挑戰

在每天的相處過程中,寶寶的衣食起居全都依賴親人,在成人撫養的過程中,雙方也建立起濃厚的互相依戀關系。

3歲是進入幼兒園的階段,這對寶寶來說是巨大挑戰,第一次和父母家人分離,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和老師同學不適應是正常的。

每年幼兒園開學,門口都會上演難舍難分的哭戲。

習慣了每天依賴父母,離開熟悉的環境和親近的人,孩子恐懼不安抵觸在所難免。

不僅上幼兒園,平時父母出門很多孩子也會哭鬧,心理學家斯坦利·格林斯潘通過大量研究提出: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間隔大約15分鐘就會找尋親近的看護人。

這是所有哺乳動物的本能,包括人類。

與媽媽或者親近的人分開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後,孩子就要重新返回親人身邊得到安全感

分離焦慮3個階段

幼兒園階段,從每天隨時可以得到親密人擁抱,猛然一天都看不到親人,這一特大轉變,給孩子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分離就會焦慮

英國精神分析專家約翰·鮑爾把分離焦慮分為:抵觸-失落-接受3個階段。

1、抵觸

孩子分離的初級階段,會產生對抗情緒,大哭、憤怒、煩躁或者用摔東西的方式來表現抵觸心理。

這種極端的行為,是為了讓父母關注自己不想分離的情緒。

2、失落

如果以哭鬧或者極端行為表示抵觸分離,父母並沒有過多在意這種情緒,寶寶會變得失落

比如因為不想上幼兒園而哭鬧,如果父母並不會順從他的意圖,寶寶會變得失落而消極

表現為找借口不去幼兒園,或者到了幼兒園行動不積極,不融入小朋友,不配合老師等。

3、接受

經過自己的努力,體會到分離不可避免後,孩子會采取接受的方式,心理上接受,行為上也變得積極。

慢慢習慣和父母分離,對父母的依賴性也逐漸降低,開始適應新的環境和生活,獨立性也慢慢鍛煉出來。

怎樣破解分離焦慮,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

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抵觸去幼兒園時,首先要認識這是分離焦慮表現出來的正常反應,要接納理解孩子這種情緒。

並告訴孩子:現在還沒有熟悉幼兒園的環境、沒有熟悉老師和同學,不想去是正常的。

可以給予孩子更多關心,讓他明白很快會和小朋友們熟悉,並且白天在幼兒園,晚上爸爸媽媽仍然會陪伴自己,讓他體會到安全感

總之父母要采用正面情緒耐心安撫孩子,給他適應的時間。

傳遞給孩子幼兒園是一定要去的,雖然會分離但爸爸媽媽也一直愛自己。

其次,積極配合老師。

可以每周和老師溝通1-2次,了解情況,在老師的協助下讓孩子盡快在幼兒園找到歸屬感

父母有時間親自接送上學,回到家和孩子一起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上幼兒園這件事兒的重視

分離焦慮在所難免,預防大於治療

1、幫孩子建立安全感

經常和孩子一起看有關幼兒園的照片,或者看有關繪本,多了解幼兒園的情況。

孩子從這些渠道可以對幼兒園有認知,產生期待,當置身這個環境時不會太陌生有感全感

2、傳遞給孩子規則意識

在家的時候幾個家長看護一個孩子,他的生理或心理需求都隨自己意願,家長隨時滿足。

幼兒園不一樣,老師統一管理,統一行動,一旦孩子違反規則容易被老師批評提醒,也是他抵觸的因素。

所以提前建立規則意識,遵守幼兒園規則得到更多的是表揚,提升積極性

3、培養生活自立能力

穿衣、如廁、吃飯、喝水獨立入睡這些事兒,提前教給孩子讓他獨立,不至於在幼兒園因為老師照顧不周,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失落

4、訓練分離

孩子和家人分離就焦慮,很大程度對時間沒有概念,他不確定要分開多久才能再次見到爸爸媽媽,所以失去安全感

在家可以有意識訓練分離,比如媽媽出在另外的房間,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讓他數數,數到多少就能再次見到媽媽,分開時間慢慢延長,讓他適應分離,有時間概念

5、調整作息

幼兒園和在家的作息有區別,吃飯、午睡都有固定時間段,在家提前調整和幼兒園一致的作息時間。

比如午睡時間段,睡多久。

6、創造交際環境

平時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和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多接觸,孩子逐漸學會與同齡小朋友相處的方式,體會到一起玩耍的樂趣,懂得和小朋友交往規則,到了幼兒園也會很快適應

7、給予孩子陪伴

當寶寶在半歲左右就有意識從陪伴自己的親人那裡獲得安全感,父母通過陪伴讓孩子產生依賴,獲得安全感。

在安全感中他獲得滿足,慢慢成長,也逐漸獨立

枕邊育兒寄語:

分離焦慮不僅體現在寶寶身上,成人也會有,有的父母甚至比孩子還強烈。

但是作為父母首先要冷靜面對,不能以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用正面情緒安撫。

進入幼兒園,環境、習慣發生重大變化,焦慮是成長中必經的過程,找到合適的方法幫孩子克服,或者提早做預防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