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麼一位『接生婆』,生平接生了50000多名嬰兒,其中包括冰心,林徽因二人所生的5個孩子。
她也應被稱作『才女』,因為她在某些領域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可以媲美冰,林二人。
但這個女人又與她們截然不同。
她一生拒絕結婚,從未擁有過完美愛情;她也未曾聲名大噪,甚至默默無聞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她是誰?
為何願意做幫助別人的孩子來到世間的天使,卻拒絕結婚,拒絕成為一名母親?
為何又甘願平凡,化作一捧清灰,回歸故鄉的大海?
她便是林巧稚,中國現代婦產科學奠基者之一。
經她接生的嬰兒都有一塊她親筆寫上『Linqiaozhi’s Baby』的接生牌,她視每個孩子如親生,故被譽為
『萬嬰之母』
。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12月23日,臨近平安夜,一個女孩降生在廈門鼓浪嶼。
信仰基督教的父親認為這個女孩是上帝送他的『禮物』,所以給她取了『林巧稚』這樣美麗的名字。
她也沒辜負父親的期望,人如其名,長成了玲瓏般的女孩模樣。
但她也極有個性。
那個年代,中國還沒擺脫纏足的陋習,碰巧她的母親還是有著重男輕女封建思想的人,不免強迫她要纏足。
小小年紀的她倔強如牛,一哭二鬧三出走,以表自己拒絕纏足的決心。
後來父親心疼她,便向母親央求,換得了她不纏足的勝利。
母親雖時有待林巧稚不公,但她依舊尊敬愛戴母親。
5歲那年,她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悲傷,母親不幸患子宮癌去世了。
母親的離去讓她意識到了女子和男子的不同,在某些方面女子要過得比男子辛苦。
也是那時,救治母親的人,那些穿白衣,胸口繡紅十字的人給她指了『路』,她相信《聖經》裡的天使就是他們。
過早的母愛缺失,讓父親更是對孩子們上心。
父親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送林巧稚到英國傳教士所辦的楊家園蒙學堂讀書。
所謂『長兄如父』,林父病重後,林大哥接替了照顧林巧稚的任務。
清宣統三年《1911》,得知妹妹考入鼓浪嶼高等女子師范學校時,林大哥毅然決定自己退學,減少家庭開銷,供妹妹讀書。
大家庭對林巧稚如此推心置腹的寵愛,讓她在後來求學路上更加發奮圖強,不能辜負家人的厚望。
後來十年間,她在牧師創辦的學校裡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虔誠的基督徒,信奉著『愛人如己』的信條,並嘗試用一生踐行。
他的恩師卡琳老師也是基督徒,溫和而謙卑,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也是她教會林巧稚很多人生哲學。
一次手工課上,老師稱贊她的巧手,『手很靈,當個大夫挺合適』 正因這話,喚起了林巧稚『白衣天使』的記憶,思及喪母之痛,她便開始構思從醫的未來,她希望能有非凡能力救治像母親那樣不幸患病的人。
終於在師范學校畢業後,得到父親的許可,她報考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
二十歲的林巧稚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和好友餘瓊英去上海參加招生考試。
幾場考試下來,聰慧的林巧稚都得心應手,不出意外,她定是能拿下入學資格。
但上帝依舊考驗她,英語考試途中,好友餘瓊英中暑昏倒,林巧稚不忍,毅然停筆,向老師溝通,將餘瓊英扶出考場。
她認為這場沒答完的考試肯定是涼了,
但幸虧監考官認為她確有醫師風范,加上她其他成績優異,也有極佳的英語表達能力,破格錄取。
就這樣,1921年到北京開始了她八年醫學之旅。
協和醫科大學對學生要求嚴格,75分才算及格,不及格者會遭淘汰。
林巧稚不希望自己失敗而歸,於是跑著到圖書館搶位子,經常熬夜讀書到凌晨,不知疲倦夜以繼日的奮鬥著。
皇天不負苦心人,1929年林巧稚成功的以榜首的好成績畢業,並贏得了最高榮譽的『文海獎學金』。
她用實力和努力成為了協和醫院各科室競爭的第一位女醫生,可最後她卻選擇了不被看好的婦產科。
因為她思及那時婦產知識不普及,導致孕婦和嬰兒的死亡率很高,這讓她難以接受
。
當時,協和的管理者認為女性不可能同時扮演賢妻良母和職業女性兩種角色。
所以有明文規定:女性在聘任期間,不可結婚、懷孕、生育,違者自動解聘。
就是這樣一條規定讓一心向醫的林巧稚下定決心將自己嫁給自己的事業
,這便是她終身未婚的原因之一。
1941年底,日本占領北京協和醫院,醫護人員都被趕出醫院。
那時,醫生和知識分子一樣,成為了政府的重點保護對象。
林巧稚的家人也希望她能回廈門躲避戰亂,可她拒絕了他們的好意,堅持留在北平開私人診所,為北平城區貧窮的人們看病。
診所開了六年,留下了8887份病歷檔案。
那時診所收益本就稀薄,但她依然不忍收錢,甚至她出診的包裡會放些錢,做些給窮困的孕婦留下『補身子的錢』的倒貼舉動。
抗日戰爭勝利,協和醫院恢復營業,林巧稚返回醫院,開始了十年如一日的工作。
20世紀50年代,她曾接救過一位被診斷為患子宮癌的孕婦。
所有人都認為子宮切除是最安全保守的方法,但切除子宮就是剝奪她成為母親,成為完整女人的念想,孕婦不想,林巧稚更是不忍,於是大膽的選擇為她進行選擇性剖宮生產,此舉不僅保住了孩子,還救治了孕婦的子宮疾病。
後來,那個疾病最終被確認是罕見的妊娠現象,並非癌症。
孕婦為感謝林巧稚當時做出的決定,為孩子取名『念林』。
這樣的故事在林巧稚從醫生涯中並不少見,無數嬰兒的名字都與她有關;感念林醫生的母親,也數以萬計。
林巧稚將餘生都獻給了醫學,醫院和病人,從不曾想過自己。
她拒絕參加開國大典,因為那天肯定也有嬰兒等待著她,她沒有空閑;她拒絕為自己過生日,認為嬰兒的啼哭聲就是最動聽的生命贊歌,最好的生日禮物。
她立下遺囑,將遺體留作醫學研究,將畢生積蓄捐建托兒所。
就連在彌留之際,她還想著產鉗,想著拜托鄧穎超建立婦產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