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哪一天最容易破防?
也許是孩子第一次走路、說話、叫媽媽……但很多寶媽更容易破防的,是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
前幾天,看到一位媽媽曬出自己孩子上托班的小視頻。
因為孩子鬧情緒,她安慰說如果想媽媽了,就朝攝像頭揮揮手,媽媽就能看到了。
結果沒想到等她中午打開視頻的時候,真的看到自己的孩子揮手了,瞬間破防。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
『我兒子也是,剛上幼兒園那會兒經常對著攝像頭招手,內心很酸,隻有當媽的才能體會』
『我女兒說,她想媽媽的時候就會偷偷對著玩具說,好心疼啊!』
『我女兒說想我的時候,就會偷偷躲在被子裡哭……』
孩子第一次與父母分離,想念是很正常的。
我們總說孩子有分離焦慮,其實很多父母的分離焦慮更甚。
群裡有一個媽媽就說,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很焦慮。
不是反復交代孩子在幼兒園的注意事項,就是擔心孩子會在幼兒園想媽媽哭;不是隔三差五去看老師發的小視頻,就是詢問老師孩子的狀態……
結果,孩子沒上幾天幼兒園就開始鬧情緒,她就幹脆把孩子接回家了。
而每到開學季,幼兒園的門口,總能見到扒欄桿、蹲墻角的家長。
幼兒園分離焦慮,到底焦慮的是孩子,還是家長呢?
01、孩子有分離焦慮很正常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同學,有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
畢竟,在這之前,孩子和家人已經建立了很強的依賴關系。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專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曾說,3歲左右的孩子,幾乎每隔15分鐘就會找一次親密看護人。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每天七八個小時見不到最親近的家人,這樣巨大的變化,孩子內心肯定會失落、會焦慮。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上學這件事上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
反抗:哭鬧不願意去上學;
失望、失落:知道這件事反抗無效,但還是不得不去做;
超脫:開始漸漸熟悉幼兒園的生活,也有了新的好朋友,開始喜歡上學。
可見,這個分離焦慮的過程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不用太過擔心。
02、為什麼父母也會有分離焦慮?
有的父母會有分離焦慮,一方面是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家會不適應;另一方面,則是有的父母很享受被需要的感覺。
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金正煥的媽媽有事要回娘家,臨走之前,她一直叮囑丈夫和兩個兒子一些需要注意的生活事項。
可是,當她一離開,丈夫和兩個兒子就像是解放了一樣,將家裡弄得亂七八糟,還胡吃海塞。
一直到媽媽快要回來了,他們才趕緊把家裡收拾了一頓。
結果,媽媽進門看到自己不在家的幾天裡,家裡居然依舊幹凈整潔,不僅不高興,反而是一臉的 失落。
三個男人都很困惑,直到他們的朋友一句道破真相:『因為媽媽不在家,而你們還過得很好』
於是,三個男人恍然大悟,開始了『搞破壞』。
不是故意燙到,就是故意弄壞煤餅,又或者是找不到褲子,而不得不喊媽媽來幫忙。
而媽媽呢,雖然嘴裡嫌棄不已,但臉上卻露出了笑容。
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樣,雖然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要面臨著獨自出去闖蕩了。
但父母仍然希望,自己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希望自己是孩子永遠的依靠。
03、該如何正確面對分離焦慮?
那麼,父母和孩子到底該如何面對分離焦慮呢?
首先,父母要明白,放手雖然不容易,但卻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孩子終歸是會長大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永遠地庇護孩子,而是要幫助他們成長,鼓勵孩子去適應這個社會。
其次,入園之前,提前幫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去幼兒園,是因為那是一個全新的環境。
所以,在上幼兒園之前,父母不妨經常帶孩子去幼兒園附近玩。
看一看其他的小朋友出來做早操和玩耍的日常,讓孩子能夠對幼兒園生活心生期待。
再次,每天上幼兒園之前不妨來一個專屬的小儀式。
比如,出門前跟孩子擁抱、親吻;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兒園的食譜,讓孩子對這一天的飯菜和水果有所期待;又或者和孩子一起念一句隻屬於你們兩個人的『小咒語』……
專屬儀式感,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避免焦慮。
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長大,離我們而去。
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
所以,不妨盡早學會放手,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文| 菈媽,多平臺簽約作者,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註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