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愛華:幼小銜接不是搶學,遊戲才是幼兒的正當行為。《網路文章》

編者按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提前學?

這是困擾許多學齡前兒童家長們的問題。

不學,害怕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

提前學,又不知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接受能力。

近期東方廣播電臺的《話匣子》節目,采訪了中國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華愛華教授。

就讓我們一起聽聽,華愛華教授對『幼小銜接』相關問題的解答。

東方廣播電臺《話匣子》節目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家長在寒暑假、雙休日都領著孩子奔波於各種輔導班。

搶學、搶跑,有的家庭從幼兒園階段就已開始。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教授華愛華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思維發展處於動作思維和形象表征思維階段。

在幼兒園,應該讓孩子充分遊戲,去體驗、去感知,為幼兒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作奠基。

這是一個準備的過程,而不是提前學習的過程。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對兒童發展來說,遊戲有著怎樣的重要作用?

華愛華:學齡前兒童現階段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老師家長要重視生活和遊戲對孩子學習與發展的獨特價值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個體差異還很大,越是早期,越有個體成長規律。

就像開口早晚,不同的孩子差異很大。

有的孩子獨立行走早、有的孩子獨立行走晚。

但這並不意味著以後他們仍有那麼大差異。

所以,年齡越小,個體差異越大,就越強調他們在生活中、在應用中的全面發展。

因為要通過感知、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孩子才能理解一些東西。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

所以,現在越來越強調——老師的工作能力不再是單看上課能力,而是老師能看懂孩子,能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在自然的狀態下,診斷孩子們的發展水平,然後能夠提出支持他發展的策略,這才是有價值的學前教育活動。

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如何體現?

華愛華:幼兒園老師的專業性就在於,能夠看懂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遊戲當中、生活當中的行為,老師能看得懂,並且在看懂以後,還能夠有效地支持孩子的發展。

實際上,遊戲當中就有我們要教的內容

比如說,搭積木。

他搭積木的過程中,能夠學會對稱。

是否能夠將形狀拼搭對稱,能夠使顏色對稱,孩子能不能區分數量的對稱?

孩子能不能按數取物了?

他能不能有規律的排列了?

這些在遊戲當中都反映出孩子的數學能力,處在什麼水平上。

老師家長應該在什麼水平上支持孩子發展?

實際上這個是我們的專業性。

我們應該能夠從孩子的行為中判斷他能力的發展,然後提出教育建議。

如果他搭積木還不能對稱,那麼就應該可以看到他目前的狀況和水平。

老師的專業性讓他們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沒有達到能夠認識對稱的水平。

如果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達到這個水平的話,你再教也沒用。

三歲前的孩子,你一定要教他對稱、架構、數量……就顯得太早了。

所以老師的專業性讓他們知道,某一年齡段的孩子相應的年齡發展特點,他應該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那麼,老師通過他的遊戲,又能夠判斷孩子的發展水平。

為什麼遊戲更重要?

因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

就算是同年齡的孩子,他在遊戲當中表現出的狀態也不一樣。

比如說,有的孩子他都已經能夠口手一致點數,說出總數,甚至於還能用接著數的方式做出加法來。

但同時,這個年齡段連按數取物,都不行。

對於老師來說,如果你要教,肯定是全班一起教,全班一種目標。

但遊戲當中老師提供的支持就不一樣了。

你看有的孩子,按數取物還不行,那平常就多給他幾樣東西,讓他的按數去取物。

等著另外的孩子都能夠口手一致點數,再開始進行集體教學活動。

孩子的水平不一樣,就等於有的教了沒弄懂,另外的還覺得『吃不飽』。

所以,老師需要看到這一點。

再比如說,擲骰子。

一個孩子擲骰子,玩規則遊戲,按數取物,骰子是123456,他擲到幾,就拿幾根小木棒插到刺蝟的洞洞裡。

老師就發現,小班小年齡的孩子,一個孩子能夠遵守規則,拿到幾就是幾,另一個孩子123,他都能夠遵守規則,但一到5、6他就賴皮了,重擲,因為他不會,大的數字概念他不清楚。

1234都很清楚,你就發現他5、6是不清楚的。

所以,在遊戲當中,是能夠評價孩子發展的。

這個過程當中去支持孩子,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在應用中去支持孩子,這樣的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

遊戲活動不僅是讓孩子獲得發展,不少幼兒園也在以此更好地引導家長。

華愛華:幼兒園老師們每天觀察孩子,把一些案例拿來教研,也能夠從案例當中解讀到孩子有哪些發展。

孩子的水平處在什麼樣的階段。

我們應該如何去支持他,怎麼去支持他。

專業地找到每個孩子的特殊性,老師就有說服家長的一些實踐依據。

家長有的時候,比我們老師還會看。

這個遊戲的裡面,有杠桿原理;孩子們正在玩的,可能是浮力、可能是摩擦力,孩子不需要知道這些概念,但卻在實踐這些原理,同時也積累了很多感性經驗。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會想辦法解決問題。

但是上課的話,孩子們就坐在那裡,老師講這個東西,最多老師預設好一些材料,但都是預設的一些目標。

可是在遊戲中,就會有不確定性。

孩子們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困難。

比如,這個軌道老是滾不好,孩子就會這裡搭那裡搭。

這裡缺一塊,孩子就把它補上。

孩子們在不斷地解決問題。

這個坡度太小了,應該調節一下等等。

需要幾塊積木?

不斷地解決問題,孩子就越來越聰明。

通過遊戲,孩子是會獲得智慧的。

孩子在遊戲當中獲得的創造力,是最顯著來表現。

在幼兒園階段,要不要提前學習學科知識?

華愛華:因為孩子還不具備足夠的理解能力。

有很多東西不在情景中,他就隻能靠死記硬背。

所以學習的有效時間很短,不可能到了四、五年級,還一直用三、四年級的方法。

但孩子在遊戲當中獲得的是一種智慧,他後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