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林富
幼兒園孩子的家長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早上叫孩子起床上幼兒園,孩子拖拖拉拉不想起,好不容易起來了,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又哭鬧著不肯出門去幼兒園。
家長這時會比較焦急,一方面心疼孩子,另一方面自己又急著去上班,孩子磨磨蹭蹭不想去上學,家長難免就要發脾氣,逼孩子趕緊出門。
家長要怎麼做才是明智的呢?
1、家長盡量冷靜,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
此時家長不要亂,要保持平靜。
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一定是有原因的。
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逼孩子去上學,孩子內心充滿了委屈、不滿、甚至恐懼,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非常不好,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擰巴甚至古怪。
家長要做得首先是和孩子溝通:『告訴媽媽,為什麼不想去幼兒園』
2、家長要找出孩子不願去幼兒園的確切原因。
3到6歲的孩子渴望和同齡人玩耍,渴望在集體中得到認可。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不想去幼兒園,肯定是有原因的。
比如我女兒,有一次她說啥也不想去幼兒園,我對女兒說:『你告訴媽媽,為什麼不想去幼兒園呢?
』
女兒一開始不願說,我耐心地引導,後來她告訴我,是班裡一個男生『打她』。
我對女兒說:『你先和媽媽一起去上學,我到了幼兒園會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告訴那個男生,以後不許欺負你和打你,好嗎?
』
女兒一聽我能給她解決這個問題,馬上就背上書包和我出門了。
當然,就孩子們在一起打打鬧鬧的事,我和老師也做了溝通,很好地給女兒解決了這個問題。
同小區的梅梅幼兒園上大班,前段時間梅梅媽媽告訴我,孩子已經3天不去幼兒園上學了,每天早上都鬧著不起床,不去幼兒園。
我對梅梅媽媽說,你要和孩子溝通,問明白孩子為什麼不去幼兒園。
梅梅媽媽說,我問了,孩子就是不說原因。
有一天梅梅來我家找我女兒玩,我問梅梅:『寶貝,聽媽媽說你好幾天不去幼兒園上學了,能告訴阿姨為什麼嗎?
』
梅梅邊玩玩具邊告訴我:『學校老師教的東西我學不會,到家了我媽就罵我』
我一下就明白了,私立幼兒園的老師在孩子上大班時會適當教孩子一些幼小銜接的知識,以免孩子上了小學太突兀,其實就是讓孩子先熟悉一下簡單的加減乘除之類的運算,估計是梅梅媽媽太當回事了,回家後考察梅梅的掌握情況,做法太嚴厲了些。
我把情況向梅梅媽反饋了一下,並且叮囑梅梅媽不要再這樣太嚴厲地對待孩子了。
梅梅媽第二天就打電話告訴我,梅梅高高興興地去幼兒園了,因為梅梅媽告訴女兒,只要你跟著老師好好學,態度好就行,至於能不能學會並不重要,我們就是先熟悉一下大概知識而已,慢慢來,咱們不著急,關鍵是態度要好,用心跟著老師學了就是好孩子。
梅梅聽媽媽這樣一說,心裡的包袱就卸下來了,高高興興地去幼兒園上學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早上鬧著不去幼兒園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要光看表面現象,而是要徹底了解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去幼兒園的原因,再想辦法幫孩子解決。
3、如果孩子隻是鬧情緒不想去幼兒園,家長要給孩子定規則。
有些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就是單純覺得幼兒園不如在家裡自由。
就像我們大人平時上班一樣,周末在家休息會覺得很愜意,周一要上班了, 多多少少有點抵觸情緒。
如果家長發現每天下午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時孩子表現得很正常,甚至還是開開心心的樣子,到了第二天早上卻又鬧著在家休息,孩子多半就是這種情況。
這類孩子在幼兒園也能玩得很好,但隻是單純覺得還是在家裡更好,就偶爾耍賴不想去幼兒園。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一方面不能逼迫孩子必須馬上穿好衣服入園,也不能縱容孩子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習慣。
家長要怎麼做呢?
首先可以滿足孩子的要求,但是要有條件。
比如我是這樣做的,我會對女兒說:『媽媽知道你今天有點累了,你今天可以破例在家休息一天,代價就是這一天我都要陪你,不能工作,因為今天媽媽不能工作,就沒有收入,所以今天媽媽不能給你買零食,也不能帶你去遊樂場玩』
這時女兒就會低下頭,小腦瓜在思考。
然後我就會繼續說:『今天媽媽答應你在家休息一天,但你明天必須正常去幼兒園上學,可以嗎?
』
女兒這時就會承諾我,明天她會正常去幼兒園。
然後我還會對她說:『這個周末我也不能再陪你出去玩了,因為今天媽媽不能工作,收入就少了很多,周末的時候我要加班,把落下的工作時間補上』
這時孩子就會意識到,因為她無端不去上幼兒園,給自己造成了周末不能讓媽媽帶著出去玩的遺憾。
這樣等她下次再想耍賴不去幼兒園,她就會想到,這樣做是要付出代價的。
這樣幾次下來,孩子就會遵守基本的規則,那就是如果沒事,是要正常去幼兒園上學的。
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制定一些獎勵。
比如周一到周五孩子表現好,能每天按時去幼兒園上學,周末家長就帶孩子出去玩一天,這樣也有利於孩子形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但家長絕對不能任由孩子養成無緣無故地不去幼兒園的習慣。
3到6歲正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如果現在孩子毫無規則意識,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成為一個幹什麼事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不靠譜』的人,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要善於觀察和思考,多用心思和巧勁,不逼迫孩子,也不放任孩子,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問題的根源,然後再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6歲前的孩子心智發育得還不成熟,可塑性非常強,這就需要家長更要用心對待孩子,摒棄簡單粗暴不動腦的教育方式,而是多用巧勁和心思,把孩子培養成為心理和身體同樣健康、優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