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講堂-怎麼讓寶寶更好的學說話。《網路文章》

其實寶寶從生來就會『說話』的,出生那一刻的哇哇大哭就是寶寶跟世界說:喂,我來了!

寶寶學說話是一門重要的兒童教育,一般來說嬰兒到了6,7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是有一些意識的想表達一些意思,咿咿呀呀的學爸爸媽媽說話;但是也有很多孩子比較晚才有語言表達的意願,平時喊叫哭鬧,但是就很難說話,甚至有些都一兩歲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作為父母肯定是心裡著急。

而且有的時候父母一著急也沒有好好的教,逼著寶寶去學習說話,拔苗助長的方式更是適得其反。

這會讓寶寶更厭惡的去表達,那麼說話更是一道難題了。

其實孩子的說話的能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跟多時候因為環境和方法造成的,或早或晚都能學會說話。

但是說話的技巧,表達的能力也因此參差不齊了。

其實教育寶寶說話還是有一些普世的方法的,今天可以跟大家探討一下

要想讓寶寶能學好說話,那就保證爸爸媽媽平時也要好好說話,這裡指的不僅僅是說話的語法,還有氣氛,情緒。

營造正確的語言環境,互動式的引導。

1.語種要統一,發音要標準

現在大家基本都是說漢語普通話。

但是很多家庭存在多種語種的情況,特別是隔代教育的爺爺奶奶如果不會說普通話,或者發音不標準,那麼給孩子感知的語言就是很雜亂,不統一。

學習起來那就多了難度。

我們要統一好語種,在寶寶面前表達要統一,而且要字正腔圓的表達,寶寶才更容易的接受。

而且我們建議是說正規的語法,比如不要說『吃飯飯』,要是吃飯,不要說『洗澡澡』,要說洗澡····正常的語境和語法,才能讓孩子更準確理解。

我們可以放慢速度的說,保證每一個字都要發音清楚。

2.多陪孩子,互動式的說話

孩子可能不說話,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多說,盡量要跟場景結合起來,比如吃飯的時候應該說關於吃飯的話語,玩玩具的是可以說玩具的話語,最好要搭配上動作,如果孩子感興趣有反饋了,我們也要用一定的回應;這樣的言語和動作的互動,可以加強寶寶的代入感,還可以不斷的重復,如此更容易把事物和語言並關聯起來。

3.從韻律入手,培養孩子的語感

除了家人陪孩子互動之外,平時也可以放音樂,比如兒歌,故事,學堂等,最好是跟說話相關的主題。

如何孩子大一些可以看動畫,比如兒歌動畫,帶有韻律節奏的發音,寶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當然要注意用眼哦。

其實每個寶寶的大腦發育的情況不一樣,而且生活環境也不一樣。

我們盡可能的要保證孩子有一個好的學語言的環境,然後慢慢的摸索出最好的方法,慢慢的培養,那麼孩子就是很快會說話了。

希望我們的寶寶,可以有語言天賦,長大後都是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爸爸媽媽們可以分享下關於教寶寶說話的經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