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及一些行為的表現
甜甜《化名》,年齡4歲5個月,認知較薄弱,能認識簡單的日常物品,可以仿說字詞,有命名的意識,需要老師或家長輕微提示一個音,之後自己可以將單詞表達出來。
社交方面,對物的關注遠遠高於對人的關注,特別是孩子在玩兒自己喜歡的玩具時,周圍的一切仿佛在她眼裡並不存在,任何聲音也不能打動她。
在命名人物名稱的教學過程中,孩子由於平日對自己父母的關注很缺乏,導致孩子在學習怎樣認識家人,並稱呼家人的學習中走得很慢,針對這種情況,制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如下:
二、幹預目標
根據幼兒不能很好地關注人,不主動與人有互動,也不能有效識別人的面部特點和表情,以至於分不清自己的家人或者老師的情況下,制定的目標是: 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定向能力,發展對人的關注、跟隨、互動、與情感共享。
三、教學策略《即幹預過程》
《1》首先觀察孩子喜歡玩兒什麼?
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觀察孩子喜歡玩什麼樣的玩具或者遊戲活動。
在前期引導孩子玩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遊戲,盡量選擇能夠進行各種情感交流的遊戲或活動,也就是說能夠跟孩子有一來一往的互動,能夠產生雙向交流的活動。
《2》找機會參與到孩子的遊戲活動中,可以先模仿孩子的玩法,跟隨孩子的興趣
比如孩子喜歡玩兒圈圈,老師可以通過拉圈圈的另一端的玩法引發孩子的關注,利用圈圈可以創造與孩子一來一往互動的機會。
過程中先模仿孩子的玩兒法,老師模仿孩子的玩兒法,逐漸引發孩子對老師的關注和興趣,使得孩子更願意和老師一起玩兒。
《3》遊戲過程中逐漸加入一些新的玩法,引導孩子關注老師並模仿老師的玩法。
過程中老師要表情豐富,誇張,吸引孩子注意老師的動作,引導孩子跟隨老師一起玩兒遊戲
《4》遊戲過程中做規律性的中斷
以孩子喜歡的方式來進行遊戲,使孩子感到很快樂,過程中老師適當地進行規律性的中斷,引發孩子對老師的關注,並由於動機強,可以引發孩子的主動性,就是主動發起遊戲,此時老師可以及時輔助孩子提出要求,當幼兒主動看向老師,通過手勢、動作、眼神來告訴老師還要繼續玩兒下去,同時老師輔助幼兒通過口語表達需求。
《5》繼續跟隨孩子的興趣點,並加入新的玩法,如感官遊戲
老師在與幼兒玩兒拉長圈圈並做回音的動作之後,又加入了利用圈圈變成毛毛蟲爬爬爬的遊戲,也就是在孩子身上可以進行撓癢癢的感官遊戲動作,達到使孩子更加快樂的目的,增強動機,引發主動性,並提升對老師的關注,更加願意和老師一起玩兒遊戲,提升對老師的關注,和面部表情及特征的關注。
四、幹預效果
經過一個多月的幹預,幼兒明顯比之前對老師的關注更多了,當幼兒專註玩兒玩具,老師從教師門口叫她,幼兒會開心地回頭看向老師並說出『哎』。
如視頻所見,幼兒在遊戲中會主動邀請老師陪她一起玩兒,過程中時而老師模仿幼兒玩兒,時而幼兒會模仿老師一起玩兒,最重要的是整個遊戲過程幼兒非常快樂,跟老師的目光註視以及跟隨能力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