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娃和外婆帶娃有何不同?寶媽8年育兒經歷告訴你,對比強烈。《網路文章》

前幾天看到一位博主吐槽奶奶和外婆的區別。

他說:外婆和奶奶考慮問題的優先級是不同的。

這種區別從孩子出生後就開始了。

孩子外婆會把自己女兒放在第一位:你要多吃點,好好休息,這樣身體才恢復得快。

孩子奶奶會把孫兒放第一位:你再不想吃也得吃啊,不吃哪有奶啊?

沒奶,孩子會餓啊!

我家孩子8歲,從出生到現在,奶奶帶過,外婆也帶過,對比很強烈。

當然,需要特別說一下,以下感受僅代表我個人。

如果你有不同的體會,也非常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現在進入正題。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了……

外婆會先教孩子叫媽媽、爸爸。

奶奶會先教孩子叫奶奶、爺爺、爸爸。

我家孩子從咿咿呀呀學語開始,他外婆就非常執著地教他叫『媽媽』,每天從早到晚,只要有機會就逮著孩子:『寶寶,快叫媽媽!媽媽!』

等孩子清楚地喊出『媽媽』後,孩子外婆又開始教他叫『爸爸』。

在教孩子說話這事上,奶奶則大不一樣。

奶奶會一直教孩子:『快,叫奶奶!奶——奶——』

如果孩子隻叫『媽媽』,奶奶會糾正:『不是媽媽,是奶奶,跟著我說,奶——奶——』

不過是一個稱呼罷了,但細品品,還是覺得挺微妙的。

當看到孩子淘氣打媽媽時……

外婆見到孩子打媽媽,會吼孩子:你怎麼能打媽媽呢?

奶奶見到孩子打媽媽,會呵呵笑:孩子真淘氣!

我家孩子2歲左右,有一段時期,特別淘氣任性,性子倔得很,有時候他犯錯了,我批評他,他還會氣哼哼地跑過來打我。

往往這種時候,我還沒發飆,我媽就先火了,把孩子訓一頓。

『你怎麼能打媽媽呢?

那是媽媽啊!你再這樣,外婆生氣了啊!』

同樣的情況,奶奶看見了,常常會在一旁呵呵笑:『這孩子真淘氣!』

我要是跟孩子吼,他奶奶反會說我:『跟個孩子生啥氣呀,他長大了就懂事了!』

但是,如果看到孫兒打爸爸,奶奶也會不淡定了:『你怎麼能打爸爸呢?

簡直不孝!』

當育兒觀念沖突時……

外婆一般會尊重女兒的建議。

奶奶一般喜歡按老經驗。

兒子出生的第二天起,孩子外婆就開始跟我一起學習科學育兒。

從給孩子做撫觸、洗澡的注意事項、沖奶的水溫和用量、每天奶瓶的消毒,到後來的輔食添加,語言啟蒙等等,孩子外婆全都學得一絲不茍。

偶爾也會遇到大家觀念不同的地方。

但孩子外婆都會尊重我的建議。

她經常說:『現在年輕人都講究科學育兒,我們那套過時啦!』

但在跟孩子奶奶一起帶娃時,卻經常會因為這些觀念沖突而引發爭吵。

奶奶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過來人,你還太年輕,不懂,以後有你好受的!』

當孩子爸爸參與帶娃時……

外婆見到女婿帶娃,會打心眼裡開心。

奶奶見自家兒子帶娃,又心疼又不甘。

我家孩子爸平時工作比較忙,不忙的時候,偶爾會和我們一起帶娃。

孩子外婆每次見到孩子爸陪著孩子一起玩,總是特別開心,逢人就誇:『我那個女婿不錯!』

而奶奶則不同。

每次見到孩子去纏他爸爸玩,奶奶就馬上去拉過孫子:『你別去煩你爸爸,你爸工作一天那麼累了,你讓他好好休息休息啊!快去找你媽!』

不知以上4條,不知你遇到幾個呢?

現在的年輕人,經濟壓力真的很大,要兼顧工作和帶娃,難度很大。

請保姆費用太高,還不能保證安全。

所以,跟老人一起協作育兒是大多數家庭會選擇的育兒模式。

年輕人能選的,除了外公外婆,就隻有爺爺奶奶了。

這裡給大家3個小小的忠告。

1、如果要請老人一起帶娃,最好別住在一起。

很多老人會偏愛自己的孩子,而對女婿或兒媳過分苛刻。

住在一起,抬頭不見低頭見,生活中摩擦不斷,容易產生矛盾。

還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個笑話。

一個老太太跟朋友抱怨自己的兒媳。

她說:我那個兒媳,真是個懶婆娘,啥也不做,周末睡到快中午才起床,吃個飯,都是我兒子做好給她端到床邊。

我兒怎麼那麼倒黴,攤上這麼個媳婦?

哎!

朋友問:聽說你女兒也結婚了?

老太太立馬眉開眼笑:對啊,我女兒真是好福氣,嫁了個好老公,她在家啥也不用做,周末睡到自然醒,我那女婿還會把飯做好,給她端到床邊呢!嘿!

立場不同,感受也會大相徑庭。

2、如果一定要選,最好請孩子的外公外婆來幫你帶娃。

現在很多家庭的帶娃主力都是媽媽。

孩子的飲食起居,媽媽張羅。

孩子的學習,媽媽輔導。

孩子的心理,媽媽操心。

所以,媽媽想帶娃省心省力,一定找最可靠的同盟軍——自己的爸媽。

自己的爸媽會從心底裡心疼你,會更為你著想。

意見相左時,他們也會最大限度地尊重你,不會以惡意來揣測你。

有深厚的愛作為基礎,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大家不會有隔夜仇,也不會讓負面情緒不斷地積累。

3、請老人幫著帶娃,該出錢出力的地方一定要做到。

雖說是自家爸媽,但也要注意分寸,不要貪得無厭,索取無度。

畢竟,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跟原生家庭,實質是兩家人了。

所以,經濟上千萬不要有糊塗賬,該算的一定要算,該給的也一定要給。

比如,爸媽負責買菜做飯,生活費是一定要給的。

再比如,逢年過節,為父母添置一些生活用品,準備一些小禮物或紅包。

老人並不在意你給多給少,但心意一定要傳達到位。

畢竟他們是放棄了自己安逸的退休生活,為你分擔了生活的重擔,所以,請一定善待他們。

寫在最後:

其實在生活中,我也見過很多很好的公婆。

就像我的鄰居小張,她生娃以後,她的婆婆又伺候月子又帶娃,為了讓小張好好休息,婆婆一直帶著孩子睡,半夜裡要起來三四次給孩子沖奶、喂奶。

小張的老公下班回家就往沙發裡一躺玩手機,婆婆會把他吼起來:『你都當爸爸了,玩什麼手機,趕緊去抱孩子,讓你老婆休息一下』

小張的婆婆常說:『我就一個兒子,就這一個兒媳,我不對她好,對誰好呢?

聽了蠻感慨的。

其實,不論是外婆帶娃,還是奶奶帶娃,本質的區別並不是,帶娃的是外婆還是奶奶,而是看人與人之間是否願意相互理解吧。

能相互體諒,就會和顏悅色。

若隻把對方當成是工具,而不是家人,那隻會是一地雞毛。

大家好,我是蟲兒媽媽,多平臺原創育兒博主,一個每天與8歲頑童鬥智鬥勇的中年girl,專註分享育兒幹貨,以及一位普通媽媽的社會人生觀察。

關注【蟲兒媽媽育兒】,育兒路上有我不孤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