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不喜歡的3類小朋友,家長提前做好準備,孩子才會受益。《網路文章》

堂妹家的孩子西西,去年9月就讀於離家不遠的幼兒園,正式開啟了入托生活。

可原本期待美好的幼兒園生活並沒有開啟,每次堂妹去接孩子放學,西西都是哭哭泣泣地告訴她:『媽媽,明天我可以不上學嗎?

堂妹嘗試跟孩子溝通,她問:『是幼兒園不好玩嗎?

西西卻又搖頭。

3歲的孩子,敘事能力還不夠,堂妹跟西西溝通了半天都找不到問題所在,隻聽西西不斷念叨著:『我也想要小紅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第二天,堂妹跟西西的老師溝通,才明白問題所在。

原來西西的生活自理能力跟不上,別的小朋友早已經可以動手吃飯,但西西還要老師喂飯。

幼兒園有規定,吃飯表現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紅花的獎勵,同班很多小朋友都有了,但西西從來沒有得到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時間久了,就連同班的小朋友都開始嘲笑西西。

西西感覺融入不了這個小集體,所以產生了抵觸情緒。

聽堂妹述說完緣由,我也以過來人的身份趕緊給她支招。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更多需要家長來引導完成,別以為把孩子丟到幼兒園就能萬事大吉

一開始,老師或許也會耐心地引導,幫助小朋友學習。

但當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同樣的技能,一直學不會的小朋友很難討得老師的歡心。

『那怎麼辦才好?

』堂妹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怎麼辦?

當然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於是,堂妹以及家人不再替西西代勞,回家後也會鍛煉他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

一開始西西還會鬧別扭,要求爸爸、媽媽幫忙,但眼看著求助無望,也被迫『自力更生』。

不得不說,作為父母的我們很可能低估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從而剝奪了他們的學習機會

以堂妹家的孩子西西為例,經過不到一個月時間的鍛煉,能自主吃飯、自主穿衣,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能自己完成,儼然一副小大人模樣。

事後,堂妹還告訴我,自從西西自理能力提高後,自信心也提升了,現在再也不排斥幼兒園生活,在學校裡如魚得水,跟小朋友玩得很開心。

我常聽很多家長私下裡討論,唯恐幼兒園有『潛規則』,老師會『嫌貧愛富』,對自己孩子不好,其實這些擔心都有些多餘。

隨著幼兒園管理制度的完善,幼兒園也鮮少出現因為家庭條件而偏袒孩子的問題。

但老師也是『肉體凡胎』的感情動物,在情感天平上自然偏向於那些懂事、乖巧的孩子,一部分孩子任性自我,的確不受老師歡迎。

除了上述提及第一種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的孩子不受歡迎外,還有以下兩種孩子老師也不喜歡哦!

性格自私,不懂分享的孩子

幼兒園畢竟是一個大集體,老師不可能跟父母一樣,給予孩子貼身、無微不至的照顧,再有幼兒園的玩具、教學道具等都是共享的物品,如果一個孩子性格自私,不懂分享,希望把所有的物品都私有化,這類孩子也不受老師喜歡。

換位想一下,因為小朋友完全缺乏『物權意識』,往往會因為物品共享問題跟其他小朋友發生沖突。

一次兩次,幼兒園老師會負責調解,若然三次、四次、無限次地循環,被迫增加工作量的老師如何能對這類孩子產生好感呢?

★應對之策:要想避免孩子因為不懂分享而被『潛規則』,家長就要提前教育,讓孩子對個人物品、公用物品有清晰的物權意識

同時,不要因為家長的疼愛,就認定凡是好東西都屬於自己的霸道性格。

日常生活中,爸媽們可以有意識引導孩子跟親人、小夥伴做物品交換、分享,漸漸的孩子就能明白分享的道理。

行動散漫,不遵守紀律的孩子

說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裡程碑,一點也不誇張。

幼兒園是孩子開啟的第一個集體生活,需要按照紀律辦事,上課時候不要隨意走動、不要喧嘩,否則影響他人和老師。

但有的孩子就是做不到,在幼兒園總是要做『另類』,為老師工作增加了不少麻煩事。

對待這類孩子,老師打招呼一次兩次都不見效,時間長了,也很難保持好心態,不受歡迎也在情理之中。

★應對之策:規則性和紀律性,並不是一定要孩子入托後才開始學習。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單純說教或許過於空洞,這時候家長可以利用一些相關的繪本,讓孩子作為旁觀者的角色來判斷什麼事做對了,什麼是做錯了。

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場景式的營造,非常有利於孩子在玩樂中掌握規則感,養成良好的紀律性。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各位爸媽們一定要記住,孩子符合入托的條件,絕不僅限於年齡達標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開啟愉快的入托生活,受到老師的青睞,那麼好習慣的養成、自理能力的培養、情緒管控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萌娃大隊,家有二寶的二胎媽媽,歡迎關注我,一起分享實在的育兒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