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暴露黃磊育兒經:快樂養育法,讓孩子擁有終身成長力。《網路文章》

01

有愛有依靠,才是孩子向往的生活

這段話一出,很多觀眾都覺得特別感動,覺得家長對孩子的感情果然是世上最永恒的淚點,充滿著關心和愛。

其實,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一生都將走在育兒的路上,不管孩子長到多大,在他們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

而我們的父母也都是凡人,初為人母或人父,總會有犯錯或不小心失控的時候,被情緒掌控,進而做出傷害孩子的行為,也不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面對問題,像黃磊那樣的正向養育是很好的養育方式。

這種方式,會為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安全與信任的環境,讓父母成為值得孩子信賴的大人。

尤其是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他們會覺得自己的身後是有所依靠的,從而才能鼓起勇氣,去探索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未知的世界。

黃磊的女兒多多鋼琴比賽獲得五個一等獎再一次沖上熱搜,這又一次印證了黃磊夫婦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是多麼成功,孩子們在愛中長大,並沒有變得懦弱懶惰,相反,黃多多不但人格健全還優秀到閃閃發光。

02

那些大家口中的『天才』,他們經歷了什麼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那個12歲就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天才』。

1996年,12歲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成為全校年齡最小的學生。

17歲,他拿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offer;

31歲,他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

33歲,他獲得2017年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

二年級時,尹希常常拿著書一待就是一整天。

她媽媽感到好奇,於是就過去看,這一看,竟發現尹希手裡拿的是一本大學的微積分課本!媽媽認為尹希的基礎還沒有打牢,便收了書,不允許他看。

可小小的尹希很喜歡,就趁媽媽不在家,又偷偷地把書翻出來繼續看。

9歲半的時候,尹希考入北京八中少兒班,那裡註重因材施教,學業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學校組織各種課外活動,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哈佛的一年寒假,教授佈置了任務量巨大的作業,因為實在太多,便告訴學生能做多少是多少,盡力而為。

可尹希拿到作業便一頭紮了進去,常常一做就到凌晨兩三點,樂此不疲。

開學後,當大家都在討論做到了多少頁的時候,尹希把作業全都交了上去,震驚了教授和全班同學。

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愛才是堅持的永久動力。

除了過人的天賦和智商,尹希成功的背後,就有他自己對物理的喜愛、堅持、付出,以及家長對他的因材施教。

沒有被逼式的高壓學習,那反而會讓他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沒有父母的過多幹涉,他的童年是自由而快樂的;

沒有我們以為的『書呆子隻知道學習』,尹希的同事紛紛表示私底下的尹希幽默風趣,會參與各種活動。

『我不會專門培養我自己的孩子,我覺得很多中國的家長培養自己的孩子並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

我隻想女兒快樂地生活,想做什麼是她自己的事』

03

『虎媽狼爸』的育兒方式,並不適合所有孩子

同樣被譽為『天才』的郎朗,就沒有尹希那麼幸運了,郎朗的童年伴隨著『狼爸』的高壓式管教和激烈的沖突。

他們的抱負受到挫折,於是他們不由自主地將他們的希望嫁接在我身上。

『你必須一個錯都不能有,一個都不行』

郎朗10歲時,父親專門辭了工作帶著他去北京求學。

從此,『第一』便成了他父親對他的唯一要求。

在北京,郎朗稱自己的那位老師是『發脾氣教授』。

『你這琴彈得像個到最後自殺了事的日本武士』

『你這琴彈得白開水一樣,一點味道都沒有。

你得彈起來像可口可樂一樣』

『沒有中心,沒有音樂感』

『你是個騙子,你是個懶蟲!你太不像話了。

你沒有理由再活下去了,一點理由都沒有。

……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了我的生活!你媽為了你拼命幹活。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每個人都指望著你,你倒好,回來這麼晚。

老師不要你了,你還不練琴,你還不照著我說的去做。

你真是沒有理由再活下去了。

隻有死才能解決問題。

即便現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這樣對我們倆都更好。

首先你死,然後我死』

『停下來!』

對父親的恨意讓郎朗一連3個月沒有碰鋼琴一下。

後來,在郎朗的沈陽老師朱教授、擺菜攤的韓叔、北京合唱團的孩子們的幫助和感動下,郎朗才開始重新彈琴。

我們應該慶幸,郎朗父親的『狼爸』式教育沒有完全抹殺掉小郎朗內心對彈琴的喜愛;我們應該慶幸,小郎朗的堅強和勇敢幫他度過了傷痕累累的童年;我們更應該慶幸,所幸小郎朗心裡那時的目標也是獲得第一,和父親的目標重合一致。

因此,我們才沒有錯過一個優秀的鋼琴演奏家。

因為他或許也意識到了,自己為兒子提供的原生家庭是伴隨著傷害的,而且,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將用一生治愈童年。

04

別讓管教,成為傷害:孩子的情緒創傷會影響一生

『愛包含著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如果缺乏尊重,責任很容易變為控制和占有……照顧和責任如果不以了解為引導,就是盲目的』

1.童年承受的『惡性壓力』不會讓孩子更強壯,隻會傷孩子更深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育咨詢博士留佩萱在《快樂養育法》中提到,在惡性壓力的環境下,孩子會時時保持警戒,就像身上綁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惡性壓力會讓孩子無法面對並處理情緒,當情緒來臨時甚至訴諸激烈的方式來麻痹自己。

2.童年創傷的印記,會伴隨孩子一生

成年後,他們可能會認為童年早已過去,但其實並沒有。

童年經歷會影響他們成年後如何看待、解讀事情,如何面對壓力與挫折,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親密關系,以及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

3.孩子的腦發展順序:從情緒腦到理智腦

所以,父母們需要注意,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管教方法都會決定孩子到底是使用上層腦,還是下層腦;是去積極解決問題,思考、計劃、調節情緒,然後處理問題,還是在沖動下做決定,用劇烈的情緒或行為響應發生的問題。

4.童年遭受的負面經驗越多,長大後出現身心健康問題的概率就越高

5.大腦是可塑的,一生中都可以被改變

過去的童年負面經驗或許改變了你的大腦,影響著你在無形中復制親子關系,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這樣一輩子定型了。

你還有機會改變,建立新的大腦神經回路,用不同的方式生活,以及教養下一代。

成長過程中,如果我們只要求孩子『聽話、成績要好』,那麼,我們又怎能要求孩子一成年就立刻可以獨立自主、批判思考、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與挫折,還能找到自己的專長與興趣?

唯有被好好愛過的孩子,長大後才有能力好好愛別人。

這樣的孩子,一定是童年快樂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才能發展出健全的人格;而擁有健全人格的快樂孩子,要比人格不健全的聰明孩子更有競爭力。

因為他們,才更具備全方位的綜合能力。

福利來了!

截止時間6.18中午12點

微信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