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靠秘方,育兒靠偏方,寶寶的健康就是這麼毀了的。《網路文章》

我前兩天看到一句調侃說,沒有被父母坑過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但以我在兒科坐診多年的經驗來看,少有沒坑過孩子的父母。

新手爸媽面對孩子生病的時候,常常會尋求『過來人』的幫助,但他們給的說法是否正確,父母經常無法判斷真假,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結果坑慘了孩子。

比如,孩子發燒了,『過來人』告訴你:捂一捂,出身汗就好了。

但實際是——捂汗不退熱!

孩子發燒一定不能捂!

每次看著下面這樣的新聞我都很心痛。

但實際上,在兒科裡還是經常有父母把孩子裡三層外三層裹得嚴嚴實實抱到我跟前,說孩子發燒了。

有些父母對於偏方、土法子的辨別能力真的太弱了,我還在網絡上見過給孩子喂活蝌蚪吃的親媽呢,實在是個『坑媽』啊!

在兒科診室裡,經常有媽媽問:我家孩子好像比同齡的矮一點,是不是不正常啊?

朋友說,我孩子這是缺鈣、缺鋅、缺鐵……

幾乎在每一個媽媽嘴裡都能聽到這樣一個問句:我孩子要不要補點某某某?

有些著急的媽媽,連去醫院問醫生一次都等不及,生怕晚一天,自己孩子就會比別人差一點。

其實孩子身體沒那麼『缺』,補劑吃多了不一定對寶寶好。

這兩年,因為家長過量補鈣導致孩子結石的新聞非常多,還有很多沒被新聞報道出來的。

孩子有狀況,父母肯定很著急,但病急亂投醫往往會導致病情更嚴重,直接就把孩子扔進了坑裡。

很多父母不僅喜歡給寶寶隨便補,還喜歡亂用藥,一見到寶寶生病,抽屜裡各種藥恨不得全用上。

其實給寶寶吃的各種補劑也能算是一種藥。

而寶寶用藥第一原則:聽醫生的,千萬別自己隨便整。

我曾經接診過一例患兒:因為感冒咳嗽,父母把各種抗菌藥給孩子混著吃了一個冬天。

今天吃這個藥,感覺見效不好,聽說另一種好用,明天給換另一種。

最後孩子出現尿血,到醫院查出來是藥物性腎損傷。

有些時候,濫用藥物造成的損傷是不可逆的。

比如下面這個《三萬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啞》的公益廣告,應該很多人見過。

在中國,聾啞兒童中藥物性耳聾占30%-40%。

一次錯誤用藥,孩子這一輩子都毀了。

醫生總會一遍遍叮囑,但有些父母們偶爾就會不在意醫生講了什麼。

比如,好像每次看完病醫生都要說:回去後要注意飲食、多喝水、注意休息、要講衛生。

是不是感覺聽膩味了?

是不是偶爾一次沒聽醫生的,好像也沒關系?

這是不是就是醫生口頭禪?

但這些絕對不是廢話!

《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其實也不能去怪這些父母,並不是生了孩子,就自然點滿了所有養育孩子的技能。

所有人都是在一點點的學習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即使是做了十幾年兒科醫生、同時養育著一雙兒女的我,也不敢保證100%合格。

我的孩子隻是比別的孩子少生病、少打針、少吃藥。

普通的父母能不能做到像我這樣?

能。

只要你對寶寶常見疾病的基礎救治原則心中有數,你就不會被『過來人』欺騙;

如果你能隨手找到最高效可行、並且非常專業的應對措施,你也可以從容應對寶寶的任何突發狀況;

手握一份最可靠的寶寶推薦用藥清單,被藥店櫃姐糊弄時你可以直接懟回去;

再有一份身為醫生爸爸的我為你們整理十月菌醫囑,你也是一個『兒科醫生』媽媽/爸爸。

以上這一切,全藏在這樣一部《寶寶成長手冊》裡。

好早前就有媽媽問我,菌菌什麼時候出一本育兒的書啊?

其實我一直都在準備。

隻是做這本書的難度,要比我想想的大,所以一直拖到現在才完成。

需要這本書的人,絕大多數是沒有醫學背景的,我不能用過於專業的表述來向他們解釋疾病。

而且,當寶寶生病的時候,父母是沒有耐心,去在五六千、甚至上萬字的文章裡去找需要的那一行答案。

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翻譯』、『濃縮』。

把醫學術語,變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口語。

我拿著稿子在診室一遍遍和帶孩子來看病的父母確認,我這樣寫,你們都能讀懂?

第二件事情,是『精煉』。

兒科疾病樣式非常多樣,我最初整理資料的時候,整理了厚厚的一摞,要是印出來,估計得比板磚還要厚。

我先從中剔除了很多比較罕見的兒科病,比如天使綜合征《Angelman syndrome》、普拉德-威利綜合征,這種絕大多數父母幾乎沒聽過的疾病。

還有些無法實操、非專業醫護人員不可的疾病,印出來既浪費了紙張,還浪費了爸爸媽媽們的鈔票,不如直接舍棄。

最後,整合成這樣一本,以寶寶生活裡常見的疾病為主,專業但不失趣味,100%可實操的家庭育兒紅寶書。

原價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