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蜷腿』未必是羅圈腿。《網路文章》

有媽媽發現一個可愛又奇怪的現象: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好喜歡『蜷腿』,媽媽給他糾正了,還是蜷。

小短腿又蜷又可愛,不過,就是跟羅圈腿有點像。

新生寶寶的這種『蜷腿』就是羅圈腿嗎?

什麼是羅圈腿羅圈腿是人們對雙腿呈『O』型或近似『O』的一種戲稱。

羅圈腿是一種不正常的骨骼發育畸型造成的。

醫學上稱為膝內翻,外八字腿又稱『X型腿』,醫學上稱之為膝外翻,是常見的腿部畸形之一。

尤以青少年發病率較高。

什麼是『蜷腿』蜷腿,多出現在新生兒身上,表現為小腿彎曲著,兩個膝蓋不能完全並攏,小腿向內翻著,有點像『羅圈腿』,這個姿勢有點萌有點奇怪,很多媽媽對此不知所措,擔心這是否是傳說中的羅圈腿。

事實上,這是正常現象。

寶寶出生後是『羅圈腿』,這是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胎寶寶一天天長大,子宮的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

為適應宮內發育的需要,胎兒在子宮內四肢蜷縮,兩隻胳膊彎曲著,大拇指握在拳頭裡,大腿屈曲外展,頭部常常向一邊傾斜。

這種姿勢雖然最大限度地縮小了下肢在子宮內的占位空間,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問題:雙下肢為適應這種姿勢,盡可能地雙腳向內彎曲,由此帶動小腿從膝關節起向內彎曲,膝關節會輕微變形。

胎兒的骨質富於軟骨,在外力作用下也使小腿發生變形。

寶寶而在媽媽肚子裡10個月蜷成一團的姿勢,出生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不足3個月大的寶寶,下肢的脛骨(膝關節以下的長骨)朝外側彎曲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必過度擔心,也不要急著給寶寶強行糾正,否則還可能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發育。

怎麼判斷寶寶的腿是否正常蜷縮

方法很簡單,家長可以讓寶寶仰臥,然後輕輕拉直寶寶的雙腿,讓其腳跟處並攏,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膝蓋和踝關節也是並攏的;倘若膝蓋分開超過了6厘米以上,家長就應該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盡早確診是不是羅圈腿。

其實,羅圈腿主要是缺乏維生素D所致,早期以多汗、易驚、睡眠不安、好發脾氣為主要症狀,如果在3歲前發現孩子是羅圈腿,通過補充維生素D,同時進行運動,就能改善肌肉張力,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慢慢糾正過來;但如果超過了3歲,就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如何預防寶寶羅圈腿

中國傳統上有一種說法,認為引起羅圈腿的原因是由於嬰兒時期沒有給寶寶綁腿所致,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預防羅圈腿一般要確保營養充足、坐姿、站姿等要正確。

具體可以參考:

飲食中多補充高鈣質的食物如紫菜、奶酪、青豆、海帶、雞蛋黃、黑芝麻、蝦皮、大豆、薺菜、黑木耳等。

母乳中所含的維生素D也是有限的,所以新生兒到百天以後,家長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孩子補充一些維生素D;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曬太陽,也能促進維生素D的形成,從而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

走姿,千萬不能外八字走路。

外八字行走時,腿在向側邊用力,給膝關節一個外推的力。

這樣每走一步,膝關節的外側副韌帶就受到一次牽拉和沖擊,長期下去,膝關節外側副韌帶就會松弛,膝關節的外側穩定結構不穩,膝關節就會向內旋,形成羅圈腿了。

坐姿,不能翹二郎腿坐,不能盤坐、跪坐。

站姿,不能中心落在一條腿上稍息姿勢站立。

稍息姿勢站立的時候,著力的腿,膝關節也會受到向外的力,而內旋角度增加。

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羅圈腿,或者羅圈腿加重。

微信號:yunfutucao

孕婦神吐槽,讓你告別枯燥煩悶的孕期&育兒生活,每天分享逗趣孕期樂事、八卦萌寶奶爸,在歡快的節奏裡從孕婦向辣媽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