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幼兒園門口一個爸爸首次來接孩子,結果孩子怯生生地躲在老師的身後,讓老師頓時警惕起來,差點報了警,結果還是媽媽在電話裡澄清了爸爸的身份,爸爸才得以帶上孩子回家。
這段可不是什麼故事,絕不是杜撰,而是一個真實的事件,人們通過網絡認識這個尷尬的爸爸,眼神陌生的孩子,除了茶餘飯後的閑聊,卻忽略了這背後,對孩子來說父愛的缺失。
的確,近些年,有一個新詞,叫做『喪偶式育兒』。
好多家庭中,都是媽媽在教育孩子,每天娘倆 相依為命,至於爸爸,他長什麼樣?他愛我嗎?這些問題隻能留在媽媽對孩子的介紹中和解釋裡。
但你知道嗎?一個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性格是有弊端的。
一、不夠勇敢,沒有冒險的精神
要知道,一個沒有爸爸影響的孩子,性格是懦弱的,絕不會表現的勇敢,更是沒有冒險的精神。
有人說,我的孩子老實本分就少,不需要他勇敢,不需要他冒險。
可你了解生活本身就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旦遇到風雨,讓一個性格軟綿的孩子如何面對?如果抗爭?如何堅持呢?
二、心理過度地依賴媽媽
那些我們口中的媽寶女,媽寶男都是如何形成的?還不都是生命中缺乏父親關懷和影響的孩子,隻在媽媽的細心呵護中長大的。
他們缺乏性別意識,不知道責任的劃分,她們離不開媽媽,內心脆弱而敏感,她們一旦離開媽媽會不知所措,會將心裡對媽媽的需要和渴望在投射到配偶身上去,可不是親媽,我們知道,其他角色都可能是不可靠的,最後受傷的還不是孩子自己。
三、孩子極度不自信
媽媽這個角色由於性格和社會形態的影響,多半是溫柔的,細心的,她們照顧孩子時,會表現的相對柔弱和心軟,孩子摔了她們心痛,孩子淘氣她們擔心,孩子探索,她們緊張。
可爸爸卻相反,他們更果敢更有力量,當孩子摔倒時,他們會說:多大的事啊,別哭,自己站起來;當孩子淘氣時,他們會說:這是孩子天性,不要幹涉他;當孩子探索時,爸爸會說:我支持你,好樣的。
正是因為這樣,有爸爸影響的孩子未來對自己自信,對生活自信,對未來自信。
這是那些隻被媽媽培養的孩子所無法比擬的。
四、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較差
無論東西方的研究學者們都發現了一個現象,那些被媽媽獨自養大的孩子,多半社交能力都比較差,她們的情商也不太高,心理年齡總是顯得更小些。
其實,這就是爸爸缺席的弊端,所以,作為爸爸為了孩子一生,我們勢必要拿出點時間來陪伴孩子,影響孩子,指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