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分離焦慮
每年的托小班幼兒入園,總是會聽到孩子大聲的哭喊:『媽媽,我要媽媽』『我要回家』,聽著孩子竭力的哭喊,家長們總有不忍,甚至有爺爺奶奶因為不忍心而把孩子從幼兒園帶回家。
在我們接觸過的
新班幼兒中,有孩子不僅哭鬧,而且產生攻擊行為,對勸慰她的老師又抓又咬,甚至有自虐行為發生,如:趴在地上用頭去撞地面。
這些都是因為幼兒與依戀對象分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了不安全感
和恐懼感,也就是常說的『分離焦慮』。
幼兒的分離焦慮不僅會影響他們適應環境的時間長短,同時還會對幼兒之後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如何幫助幼兒順利度過入園的分離焦慮期呢?
我認為首先要找出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然後再采取有針對性的緩解對策。
二、新入園幼兒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分析:
1.幼兒的心理因素
幼兒出生後,成人(母親或主要撫養者)照顧幼兒,滿足幼兒的身心需要,因此,幼兒與成人建立了親密的情感連結,產生了持久依戀關系。
依戀形成後,當幼兒與成人分離,就會表現出分離焦慮。
一般依戀程度越高,分離焦慮越嚴重。
而當幼兒進入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時,若他們對這一環境做出了不良的評估,便會對此陌生環境感到害怕,成人的離開更會加劇幼兒的不安全感,使他們的思維發生『倒退』:擔心依戀對象離開可能不會再回來,就再也看不見了。
2.家園生活的差異
《一》成人與幼兒的關系
幼兒新入園時,見到的老師和同學都是陌生人,容易使幼兒感到不安全。
由於幼兒園是集體教育,幼兒的交往對象也由原來少數而朝夕相處的撫養者轉向從未見過的老師和眾多幼兒,社會交往的范圍走出家庭狹小的空間,交往的方式也發生轉變。
在家裡,他們是『小太陽』,是關注的焦點,父母家人對其千依百順;在幼兒園,幼兒開始學會與老師、與其他幼兒交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學會分享,與其他幼兒分享玩具和老師的關注,失去了在家中的『優越』待遇。
(二)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幼兒園每天的晨間活動、集中教育、戶外活動、一餐一點、午睡等都有相對固定的時間,而幼兒入園前在家中的生活規律比較隨意,孩子想玩就玩,想睡就睡。
因此在入園之初,幼兒可能會不習慣固定化的生活制度此外幼兒園的飲食和飲水也和家中不同。
在家裡想吃什麼家長就做什麼,在幼兒園是營養搭配好的統一的飯菜和糕點,有些孩子不願意吃。
(三)要求的提高。
孩子在家裡是『小太陽』,4-2-1 的家庭模式讓老人們對孩子疼愛有加,生活上都由大人包辦,造成孩子在生活上自理能力較差,一旦遇上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便陷入困境而引起對幼兒園的排斥,更加依戀家人和熟悉的環境。
其次,幼兒入園需要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飯、自己上床睡覺、能控制大小便、遵守一定的規則等等。
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們,無形中會感到壓力和挑戰。
這時幼兒就可能會采取哭鬧、打人等消極的辦法來發泄情緒。
3、家長的焦慮情緒
很多家長在把孩子送到班上後,有的在門外張望,擔心老師照顧不好孩子;有的看到孩子哭又不忍離開。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長的不舍他們看在眼裡,這會大大加重他們的焦慮心理,使其分離焦慮期延長甚至會影響到集體幼的情緒變化。
針對以上對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分析,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的對策來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
三、緩解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的對策:
1.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緩解幼兒入園焦慮
《一》建立新的依戀關系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
要讓幼兒獲得安全感,就要讓他們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系。
入園初期,教師應允許幼兒攜帶熟悉的物品到幼兒園,在陌生環境中有熟悉的東西陪伴能帶給幼兒安全感和舒適感。
其次註重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教師要對幼兒的要求和生理、情緒反應做出及時的回應。
抱抱他們,親切的詢問,和他們聊天等,與幼兒形成互動。
孩子在老師身上感受到了媽媽般的關懷,情感聯系很快就可以建立起來。
教師千萬不能因為繁忙等原因而忽視幼兒的需求。
對幼兒的需求不能及時做出回應時,也要向他們說明,稍等一會去處理。
否則孩子會覺得老師不愛他,與老師的依戀就不易建立,而且對他以後的人格發展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二》創設良好環境,增強幼兒歸屬感
教師可以根據新入園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佈置教室環境,同時利用遊戲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使其忘卻不愉快的情緒。
新入園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教師組織的遊戲應清節簡單,遊戲過程中應為他們提供豐富有趣的遊戲材料,如有響聲的、可以移動的、可以操作的玩具,這些玩具能夠轉移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幼兒對陌生環境的注意。
老師也應盡量把注意力分配在每個孩子身上,和孩子們說說心裡的話,讓幼兒感受到對他的愛。
同時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幼兒相互交往,讓他們在集體生活中體驗快樂。
《三》積極引導,正面強化
從幼兒入園起,教師要讓孩子感受到對他們的愛和友好,從而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我們為幼兒送上可愛的貼紙,同時還以肯定的語氣表揚幼兒,如:『今天你來了幼兒園,真好!』等。
讓幼兒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同時利用榜樣作用,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同時教師要善於觀察,及時疏導幼兒的消極情緒。
《四》合理要求,促進幼兒適應
教師應對幼兒提出合理期望和要求,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幼兒入園後要獨立的吃飯,上廁所, 要有遵守規則的意識,而這些能力和意識都需要教師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逐漸培養。
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對他們提出合理的要求。
如果老師急於求成,讓幼兒感覺難以完成,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從而增強他們的焦慮感。
2.家長配合,縮小家園生活差異
《一》家長帶領提前熟悉幼兒園環境,萌發幼兒對入園的向往之情。
家長可以在入園前帶幼兒提前熟悉幼兒園及其周圍的環境,還可
經常跟幼兒說說幼兒園的事,如:『幼兒園有好玩的滑梯。
“『寶寶可以在幼兒園學到好看的舞蹈』讓幼兒對幼兒園產生積極的情感。
切忌用『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這樣的話來嚇唬孩子。
《二》人際交往準備
入園前,家長要多提供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機會,既可以請其他小朋友來家裡玩,也要經常帶孩子去其他小朋友家裡玩。
當發生了像搶玩具這樣的爭執時,家長應在旁邊引導,盡量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讓幼兒 在與同伴的交往中逐漸地學會分享。
《三》常規意識的準備
家長應適當改變家庭生活的隨意性,根據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來安排幼兒的生活,形.成家園一致的生活規律。
同時要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專心進食,安靜睡覺,飯前便後洗手,聽從指令等。
《四》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家長應在幼兒入園前有意識的培養他們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學會用勺子吃飯、學會簡單穿脫衣褲、基本自理大小便等,這為幼兒更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奠定了基礎,同時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大大減輕了入園分離焦慮。
3.家園及時溝通,緩解家長的焦慮
每位家長在看見自己的孩子入園時又哭又鬧,都表現出非常的焦慮。
家長的焦慮會影響幼兒新入園時情緒的穩定。
因此家長的及時溝通對於減輕家長心裡的焦慮,是十分必要的。
家長的焦慮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幼兒園、對老師的不信任。
老師在做入園準備時,就要用自己耐心細致的工作建立起家長對幼兒園的信任,認真傾聽家長對自己孩子各方面的介紹,善意地提醒家長要為幼兒做好入園準備,如準備幾條換洗的褲子防止孩子尿濕感冒。
同時也要及時的向家長交流孩子在園的情況。
請他們詳細了解幼兒園的一些規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請假的手續等。
家長感到了老師工作的細致周到,對老師產生了一定的信任感,進而緩解了心中的焦慮。
作為幼兒教師與孩子的家長,都應該充分的了解幼兒分離焦慮產生的原因和相應的緩解對策,在面對新入園幼兒的哭鬧、攻擊等行為時能做到正確對待,采用多種方法及時的減輕幼兒的分離焦慮,讓他們能較快的適應幼兒園環境,開開心心的入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