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懷孕後,因為身體的抵抗能力較弱,很易受到各種致病菌的侵襲,感染上婦科疾病。
外陰部不適讓很多孕媽媽寢食難安,又難以啟齒。
當孕媽媽出現外陰症狀時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治療。
孕期的外陰瘙癢
孕期的外陰瘙癢,有的是精神因素引起的,有的是外界刺激引起的,更多的則是由於陰道分泌物增多,局部潮濕刺激所致。
孕期外陰瘙癢多表現為持續性或陣發性瘙癢,它常發生在陰道內、大陰唇外側、陰阜、陰蒂和小陰唇、會陰有癢的感覺,並可擴散到肛門附近。
是局限性瘙癢症的一種。
往往奇癢難忍,常以夜間為甚。
長期瘙癢會引起潰破、紅腫或繼發感染。
因長期搔抓,局部可浸潤、肥厚及色素沉著。
孕期外陰瘙癢不要自行亂用洗液,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影響胎兒的發育。
孕媽媽要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衛生習慣,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外陰瘙癢。
在日常生活中請做到以下細節
1、選擇棉質孕婦內褲,不要穿過緊或不合身的內褲,勤換洗
2、保持外陰清潔幹燥,不用熱水燙洗,不用肥皂擦洗。
不要使用女性衛生噴霧和有香味的或有除臭功能的肥皂。
3、上廁所後,從前向後擦拭,不使用帶有香味的護墊或衛生紙。
4、忌抓搔陰道及局部摩擦。
5、忌辛辣食物,不吃海鮮等及易引起過敏的藥物。
6、如果有不適的感覺,應立即就醫檢查是否有黴菌或滴蟲,如有應及時治療,而不要自己用止癢水治療。
陰道炎
育齡女性常見的陰道炎包括滴蟲性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黴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這三種。
而孕期常見的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黴菌性陰道炎》。
懷孕後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免疫力降低等多種因素,陰道組織內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有利於假絲酵母菌生長,很容易在孕媽媽的陰道分泌物中培養出白假絲酵母菌。
多數孕媽媽無明顯症狀,部分孕媽媽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伴疼痛和紅腫,給予陰道內放置克黴唑栓,但禁止口服唑類藥物。
而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如果不及時治療,若經陰道分娩,胎寶寶可能被感染,皮膚上會出現紅斑疹,臍帶上出現黃色針尖樣斑,還可能會出現鵝口瘡和臀紅。
對此,孕媽媽應聽從醫生的建議合理用藥,將對胎寶寶的影響降到最低。
陰部濕疹
陰部濕疹一般表現為局部灼熱、劇烈癢感,外陰彌漫性潮紅,至糜爛有滲出液。
皮膚很可能因為抓撓導致破損或感染。
甚至還有可能因陰道炎症分泌物增多而出現排尿痛。
當孕媽媽出現上述情況時,不可隨便用藥,需在醫生明確診斷後指導用藥,以防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
孕媽媽在平時生活中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幹燥,格外注意在公共場所時的個人衛生,同時準爸爸也應該檢查是否有滴蟲及黴菌,避免性交傳染的可能。
對於過敏性炎症的外陰濕疹,盡量查明過敏原,避免接觸。
另外,養成規律的生活節奏、保持愉悅的精神,勞逸結合也是降低此病發生幾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