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分娩對於每一位當媽的來說都是一段難忘經歷,當聽到醫生說『恭喜您,您有寶寶了』的時候,您的身體正悄悄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胎寶寶的降臨,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中時,鬼知道您經歷了什麼。
今天,快樂孕育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孕媽媽所遭受的痛』,隻有的當媽的才懂。
● ● ●
惡心、嘔吐
大半數的孕媽媽在孕早期都會由於孕激素水平的增高而產生『惡心、孕吐』的現象。
輕微的孕吐是一種正常的孕期反應,一般不會影響孕媽媽的健康,但有少數孕吐嚴重的孕媽媽,甚至無法進食或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最終影響到孕媽媽和胎寶寶的身體健康。
● ● ●
軟弱無力、頭暈
由於早孕反應『惡心、嘔吐』的影響,孕媽媽常常無法正常飲食,為身體補充足夠的能量及營養,從而導致出現軟弱無力或者頭暈的現象。
● ● ●
乳房脹痛、乳暈加深
孕早期,乳房脹痛是孕媽媽最早出現的早孕反應之一,通常從第4~6周開始,一直持續整個孕早期。
這是因為懷孕後,孕媽媽的荷爾蒙發生了改變,胎盤分泌大量雌激素使得乳腺得到刺激,從而孕媽媽會感覺乳房有發脹、酸痛,偶然還會有觸痛和麻刺的感覺。
此時,孕媽媽的乳暈顏色也會加深,乳頭突出也會更明顯,有的孕媽媽還可以觀察到由於乳房的血液供應增加,乳房表面青藍色的靜脈血管清晰可見。
● ● ●
更容易出汗、腰背部出現疲勞、酸痛
逐漸增大的胎寶寶使孕媽媽的體重也會相應增加,從而造成孕媽媽活動後比平時更容易出汗,腰部和背部也比較容易出現疲勞、酸痛等症狀。
● ● ●
眼睛幹澀
有的孕媽媽會感到眼睛不舒服,怕光、幹澀,這是正常的孕期反應,不必擔心。
如果感覺眼部非常疲勞或不適時,可以在產檢時與醫生說明,並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 ●
腹部發緊
從懷孕第12~14周開始,孕媽媽有時能感覺到腹部發緊,但並不疼痛,較為敏感的孕媽媽還能感覺到乳房偶有疼痛及麻刺感,這是生理性的子宮不規律收縮,屬於正常。
但如果子宮收縮發生較為頻繁且有劇烈疼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 ●
尿頻
由於逐漸增大變軟的子宮會壓迫膀胱,孕媽媽們出現排尿次數增加而總想去廁所的現象。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因為排尿頻繁而不喝水或者憋尿,以免造成尿路感染。
● ● ●
長痔瘡
孕期增大的子宮會對盆腔靜脈和下腔靜脈造成壓力,從而降低下肢及盆腔血液回流的速度,加重子宮下方靜脈血管的壓力,引起靜脈腫脹或擴張,誘發痔瘡的發生。
對於孕前就有痔瘡的孕媽媽孕期會出現痔瘡加重的情況。
● ● ●
出現妊娠紋
隨著子宮的逐漸增大和糖皮質激素《該激素分解彈力纖維蛋白》分泌的增多,使得孕媽媽腹壁皮膚張力加大,彈力纖維斷裂,出現妊娠紋。
80%以上的初孕婦都會長妊娠紋,妊娠紋的顏色依賴於孕媽媽本身皮膚的顏色。
粉紅色或紫紅色波浪狀條紋,見於初產婦;舊妊娠紋呈銀色光亮,見於經產婦。
常在懷孕晚期出現,分娩後會變白,變淡。
● ● ●
胃部灼熱、消化不良
明顯隆起的子宮會使胃、腸道上移,部分孕媽媽出現消化不良或胃部燒熱感。
建議孕媽媽清淡飲食、少食多餐、減少食物在胃內的堆積,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舒適度。
● ● ●
出現黃褐斑
隨著孕周的增大,大量的雌激素會使部分孕媽媽的臉上出現了黃褐斑,身上的皮膚也有色素沉著的表現,乳暈、胎記、雀斑等處的顏色變深。
● ● ●
關節脹痛、骨盆、恥骨聯合酸疼
胎寶寶的增長以及胎頭下降時,孕媽媽除了感到尿意頻繁,腿部的負擔增加外,還會感覺到關節脹痛、骨盆和恥骨聯合處的酸疼。
● ● ●
皮膚變黑、出現靜脈曲張
進入孕中期,由於雌激素對皮膚表層黑色素細胞的影響,孕媽媽膚色較之前會有所變黑。
其次,由於腹部和下肢的血液供應增加,少量孕媽媽出現了腿部的靜脈曲張。
● ● ●
呼吸急促、憋氣、心慌
胎寶寶日漸成長,孕媽媽增大的子宮逐漸接近肋骨下緣,使部分胸、腹腔臟器上移,導致孕媽媽時常感覺呼吸急促、憋氣、心慌。
有的孕媽媽連自己洗腳、系鞋帶都會感到很吃力。
不過,個體之間也會有所差異,有些孕媽媽未因為子宮增大而感到不適,並不代表胎寶寶生長緩慢或異常。
● ● ●
外陰充血
孕晚期有的孕媽媽的外陰部會出現充血現象,大小陰唇色素沉著,這些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孕媽媽不用過於擔心。
● ● ●
宮縮痛及分娩痛
一般情況下,孕37周後,孕媽媽會感覺到無規律的假陣痛宮縮更頻繁。
表現為宮縮頻率不一致,持續時間不規則;間歇時間長且無規律;強度不增強,夜間比白天出現頻繁;宮縮隻能引起下腹部輕微脹痛。
真臨產宮縮表現為間歇5~6分鐘,持續30s以上,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強。
除此之外,有些孕媽媽分娩時還會伴隨外陰撕裂和會陰切開術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