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女性懷孕到四五個月的時候就會顯懷,此時的顯出來的肚子的走向是不一樣的。
有些女性肚子會不斷的向上凸出來,肚子就像一個小土坡一樣,這就是上懷。
而有些孕婦的肚子就會不斷的向下墜下去,就好像是一個橢圓形一樣。
這就是下懷。
其中下懷的孕婦會顯得十分的笨拙,臀部看起來也是十分的突出。
那麼,上懷和下懷有哪些具體不同?
一起來看看:
1、上懷吃不好,下懷睡不好
其實上懷吃不好下懷睡,說的就是上懷和下懷懷孕後的區別。
上懷胎兒會更靠近胃,隨著胎兒長大胃容量會被不斷擠壓,胎兒還會頂到胸膈肌,擠壓胸腔的空間,所以上懷的孕婦胃口差,還會經常胸悶氣短。
下懷胎兒更靠近小腹部,隨著子宮變大胎兒會不斷擠壓到膀胱,尤其是到了孕晚期,下懷的媽媽因為頻繁上廁所睡眠會特別差。
2、孕婦的體型和狀態不同
上懷的孕婦更容易顯懷,肚子看起來又大又圓,因為胎兒偏下早期還可以被衣服遮擋,而胎兒偏上在胃的位置,衣服不能遮擋就更容易顯懷。
通常上懷的孕婦肚型看起來會更大,而下懷的孕婦肚子看起來相對較小因為胎兒有一部分在骨盆中藏著。
進入孕中期,下懷的孕婦會比上懷的孕婦看起來身材更加靈活。
相反上懷的孕婦就有點大腹便便的感覺。
3、上懷和下懷孕後期疼痛點不同
上懷和下懷因為胎兒位置不同,孕後期孕婦的身體不適的地方也會不同。
上懷更容易缺氧。
孕後期胎兒需要更多的營養,就會消耗更多的氧氣,加上胸腔被擠壓,所以上懷孕婦孕後期更容易感到胸悶氣短缺氧,如果母體吸入的氧氣過少也會影響胎兒的氧氣量,
下懷更容易恥骨疼。
孕後期骨盆韌帶為了給生產做好準備開始變得松弛,骨盆間的縫隙變寬,而子宮體積又不斷變大,壓迫到恥骨上,就會出現恥骨分離而導致恥骨疼,疼痛嚴重甚至影響走路。
下懷更容易出現水腫。
子宮變大壓迫到了下肢靜脈回流,就會出現水腫,下懷的孕婦更容易出現水腫,因為子宮位置低,對下肢靜脈的壓迫更加嚴重。
4、上懷和下懷孕期的風險不同
上懷的孕婦經常會出現胃脹,消化不良或者不思飲食所以上懷的寶寶可能會體重比較輕。
因為我自己整個孕期都是胸悶氣短吃得也不多,孩子出生後隻有五斤多。
並不是每個孩子可能都會體重偏輕,隻是寶寶體重偏輕的概率會更大。
下懷的孕婦更需要控制體重小心胎兒過大。
下懷的孕婦因為胃被擠壓的少,胃口會更好,所以出現胎兒偏大的幾率也會增加,所以整個孕期需要控制體重。
5、腹部肌肉結實更容易下懷
女性的子宮呈倒梨狀,最終受精卵會在子宮體內著床長大到子宮底,而子宮頸會成為子宮的保護關卡。
子宮變大的時候會向左右或者上下延展開,如果孕媽懷孕前經常健身,腹部的肌肉本身比較結實有彈性,那麼子宮就會選擇縱向發展,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健身的女性懷孕之後肚子更容易呈尖狀而不是圓形。
6、骨盆寬的人更容易下懷
女性的子宮是懸垂在骨盆正中央的,如果孕婦的骨盆傾斜度比較大,骨盆就會比較寬而淺,胎兒的先露部分也就能更加深入到子宮內部,呈下懷狀態。
相反孕婦骨盆本身傾斜度小骨盆窄,胎兒本身隻能淺入,容易出現上懷。
7、上懷和下懷的注意事項
上懷需要注意
貧血。
上懷的孕婦因為食量小,吃東西容易脹氣,到了孕中期要避免貧血的狀況。
因為有30%的孕婦在孕中期會出現貧血症狀,如果孕婦食欲不佳,很容易成為30%中的一員。
便秘。
子宮對大腸的壓迫造成腸道蠕動緩慢,加上孕婦飲食量小,腸道蠕動更慢,所以上懷孕婦更容易便秘,盡量多吃水果。
缺氧。
孕後期,如果感到缺氧嚴重已經開始喘或者晚上睡覺呼吸困難,就要去醫院進行胎心監護,看看是否需要進行吸氧。
下懷需要注意
孕後期的水腫。
肚子越大水腫越厲害,孕後期可以多吃利尿的水果和蔬菜,適當運動,多讓讓家裡人按摩,飲食清淡避免水腫。
頻繁的假性宮縮。
下懷肚子下墜的越厲害,假性宮縮也會越頻繁,為了避免假性宮縮過於頻繁可以使用托腹帶,給肚子一個外力,減輕肚子的下墜感。
恥骨分離的疼痛,下懷孕婦比上懷孕婦更容易出現恥骨分離,因為子宮對恥骨的壓迫距離更近,時間更久。
避免胎兒過大。
下懷媽媽胃口好,要隨時監控胎兒體重。
避免吃得過多導致太大,容易難產。
上懷和下懷代表了懷孕的兩種肚型,肚型不一樣面臨的危險和風險也是不同的,不要隻看肚型不同,要學會留意不同肚型背後潛藏的風險!